科技創新
張家峁礦業公司:科技礦山春意濃
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減人提效、智能化巡檢“機進人退”……一個個科技創新名片拼起了張家峁礦業公司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的藍圖;勞模創新工作室、科技創新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雙創平臺……一個個科技創新板塊的拔地而起,標志著張家峁礦業公司科技創新工作取得了飛躍式發展。
近年來,張家峁礦業公司堅持以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煤礦”為目標,大力實施科技興企戰略,堅持科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相結合,積極探索、精準發力,繪就科技創新精彩畫卷。
制度優勢,助推科技創新“穩步走”
“推動礦井高質量發展,出路在創新,難點也在創新。唯有不斷創新,才能實現爭先進位。”在張家峁礦業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安看來,企業要想勇立潮頭,必須要創新。“我們要將科技創新‘關鍵變量’轉化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蘊藏的巨大潛能。”
為了培育好創新的“土壤”,激發廣大職工的創新潛能,形成“全員創新”的濃厚氛圍。張家峁礦業公司把制度體系化建設作為提升科技工作精益化管理的主要途徑和有力抓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172”科技制度化管理模式。
“172”科技制度化管理模式即圍繞轉型升級、創值增盈1條主線,以《科技工作管理辦法》《科技項目管理辦法》、《科技資金管理辦法》《科研成果考核獎勵辦法》《科技工作考核管理辦法》《知識產權管理辦法》《科技創新工作管理辦法》7項管理制度為支撐,突出“高科技引領”和“實效化落地”2個管理重心,為科技創新培育良好的生態環境,催生科技創新成果遍地開花。
人才集結,助推科技創新“加速走”
“公司每季度開展技術創新成果評比,對科技含量高、產生效益大、推廣價值高的創新人才進行獎勵,讓技能人才、實干人才和創新人才既得‘票子’,又得‘面子’,讓‘草根創客’們名利雙收。”如何激發科技人才創造積極性,點燃職工心中的創新火花,張家峁礦業公司“雙創”辦公室主任白恩杰道出了多年的管理經驗。
深諳“創新離不開人才的支撐”這一創新法則的張家峁礦業公司,抓住發展“第一資源”,奏響“人才強企”的和音,構筑人才工作新格局,推動企業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
該公司把“雙創”作為科技工作轉型升級的助推器,構建公司“雙創”工作平臺,通過“四室一平臺”(即勞模創新工作室、科技創新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科技創新實驗室和雙創平臺),制定和落實創新鼓勵激勵政策,為科技人才成長搭建平臺、創造條件,實現企業與人才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2021年度總共收集整理“雙創”項目總數達到625項,經濟創效合計12063.57萬元,科技創新平臺的拔地而起為張家峁礦業公司科技創新工作帶來了新的活力,創新的涓涓細流正匯聚成浩瀚的汪洋大海。
成果應用,助推科技創新“快步走”
科技成果能否成功轉化是對科技創新工作是否落實到位的最好印證。2021年11月25日,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建設名單公布,張家峁礦業公司位列其中,標志著創新活動到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正全面打通。
全礦井智能化“一鍵啟動”,讓皮帶運煤,到地面裝車,產銷一條龍,只需40分鐘;智能巡檢機器人上崗作業,讓生產現場實現減人提效;智能供電、智能通風等一系列涵蓋了井下、地面,包括安全生產、政工經營、生活服務、園區建設等13大系統,50個智能化子系統的推廣應用,讓礦山發展擁有了“智慧大腦”。
14301薄煤層智能化綜采工作面研究成果獲2021年度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全礦井智能化的推廣應用助力安全生產、經營管理所有系統智能化作業占比80%以上,礦井累計減少345人。這些成績展現出了張家峁礦業公司科技創新工作的決心和信心。
創新的春天時已至、勢已成、風正勁,奮戰在春天里的張家峁礦業公司正乘風破浪,奮楫揚帆。(賈艷)